Snapchat 是 Snap 的短暫照片和視頻通訊工具,自 2011 年首次發布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多年來,該公司擴展了其功能,包括由增強現實 (AR) 提供支持的新功能,利用其自產的可穿戴硬件。雖然 Snap 遠非唯一一家致力於將 AR 技術融入其產品的公司——我們最近看到 Oppo 和小米在 2023 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MWC) 上推出了可穿戴 AR 硬件——該公司還積極致力於幫助創作者通過其內容獲利與品牌合作。 “TNGD”與 Snap 的 AR 開發者關係全球負責人 Joe Darko 坐下來討論了該公司的 AR 內容計劃、印度的創作者經濟以及未來與 AR 相關的硬件產品。

《TNGD》:請介紹一下 Snapchat 與 AR 的關係,以及 Snap 如何增加 AR 在應用中的使用?

Joe Darko:八年前,我們推出了 Lenses,它們實際上有助於提高 Snapchat 上的參與度。仔細想想,人們正在使用彩虹鏡頭和折角鏡頭來真正與觀眾互動並與人交流。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 Lenses 變得越來越創新。每天大約有 2.5 億 Snapchatter 使用 AR,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這些體驗是由全球大約 300,000 名 AR 創作者創造的。這些人將他們的技能組合帶到平台上,利用 Lens Studio 的 AR 技術平台,我們用它來創建 Lenses,這些 Lenses 用於故事甚至 Spotlight。

這也是 Snapchat 能夠成長的原因。但是,當您考慮時,我們正在緩慢前進。當 Lenses 剛開始時,它更多的是關於娛樂和娛樂,但它現在更多地轉向商業和教育等創新用例。這種演變實際上使我們能夠真正引入更先進的 AR 創作者和 AR 開發人員,他們利用最新技術真正構建高級體驗。想想連接 Lenses 的多人遊戲體驗。因此,您和我實際上可以在 Lens 內玩遊戲。

最近,我們推出了光線追踪技術;移動設備上的首創。現在,您可以看到由於光估計,鏡頭變得更加真實。因此,例如,您看到光線照射在這張光滑的桌子上。現在,如果您在晚上將 Lens 對準桌子,您將不會看到桌子反射的光——您可以在 AR 中創造這種體驗。簡而言之,這使得 AR 中的珠寶之類的東西看起來非常棒。遊戲是另一個用例,在 AR 技術的幫助下變得更加先進,具有光線追踪。例如,遊戲看起來更逼真,包括水和燈光以及相關場景。

“TNGD”:無法編寫代碼的用戶可以自己創建 Lenses 嗎?您能為非技術用戶解釋一下開發 AR Lenses 的過程嗎?

Joe Darko:任何人都可以創建鏡頭;我們有來自藝術和設計背景的人員,也有使用高級代碼構建 AI 體驗的鐵桿開發人員。即使在我們的生態系統中,通過我們運行的程序,我們也試圖迎合頻譜的兩端。

我們還有另一層-合作夥伴。這些人已經開始創業,並且實際上正在利用創作者和開發者來構建 AR 體驗。您現在可以打開 Lens Studio 並利用我們的模板創建您的第一個鏡頭。隨著您不斷變得更有能力,您將在技能組合中成長並利用更多經驗並構建更具創新性的 Lenses。

“TNGD”:Snapchat 在 AR 應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如何發展? AR 是建立在消失消息的最初想法之上,還是將其範圍擴大到完全不同的用例?

Joe Darko:當你看 Snapchat 時,你正在談論應用程序的正式方面,一旦有人看到一條消息,它就消失了,對吧?但人們也在使用 AR 來交流和分享他們的經驗。它使交流變得更有趣、更吸引人,因為它不僅僅是發送短信。但是當我們看 AR 時,我們是從商業的角度來考慮它的。

人們現在正在從商業角度構建這些 AR 體驗;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例如,時尚品牌實際上正在展示 AR 的功能。在試穿衣服之前,您可以先看看衣服在您身上的樣子。除了聊天,您還可以在 AR 遊戲中與朋友或其他 Snapchatter 互動。

Lenses 還使您能夠在 Snapchat 之外進行構建,並使用我們的開發者軟件 Camera Kit 提供不同的功能。假設您有一個約會應用程序。您可以構建一個利用 Camera Kit SDK 的系統,它將 Snapchat 的相機功能引入您的約會應用程序。您還可以使用 Lenses 將相同的功能添加到您的應用程序中。它也是 Snapchat for Web 和應用程序。因此,它不僅在 Snapchat 內,而且在 Snapchat 之外,這不僅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開發人員,還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參與其中的用戶。

“TNGD”:Lenses 對 Snapchat 的創作者社區有多重要?你能分享一些關於印度有多少用戶在 Snapchat 上積極使用 Lenses 的數字嗎?

Joe Darko:因此,我目前無法深入探討有關數據的細節,但我可以從談論 Lens 創作者開始在國內。 Snap 的印度 AR 創作者社區也是 Lens Studio 的活躍用戶——Snap 的免費桌面應用程序旨在幫助藝術家、設計師和開發者構建 AR 體驗——在 2022 年增長了 60%。

我們也致力於構建與本地相關的鏡頭和超本地收入鏡頭。我知道去年,我們全年舉辦了大約 75 個節日。鏡頭不僅適用於節日,也適用於情人節等時刻;它們也可以是特定於城市的,例如印多爾有一個針對該城市特定日期的地理過濾器。這些是我們正在建設的時刻。

而且我們一直在利用我們的 AR 創作者生態系統來構建其中的一些體驗,並為創作者營造一種社區意識。自 1 月以來,我們在班加羅爾、孟買、德里和海得拉巴等多個城市舉辦了大約 20 場聚會。我在這些聚會上接觸了大約 1,000 名開發人員。有興趣了解 Lenses 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構建的創作者可以參加這些活動。我們最近有一個大約 180 名學生提交了大約 200 個鏡頭。

“TNGD”:AR 用於人際消息傳遞的具體用例有哪些?普通人何時以及如何在他們的交流中使用 AR?

Joe Darko:我覺得 AR 確保我的交流更加豐富。溝通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實質性內容。例如,我的家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不擅長家居和購物設計,所以我可以和我的妻子交流——當我旅行時,她可以和我聯繫並說“看,這就是沙發的樣子”。而且,它使對話變得有趣而不是單調。我的妻子使用 Snapchat 向我發送帶有 Lenses 的消息,而不只是他們的基本照片。

AR Lenses讓交流變得更加豐富,讓更多的人投入和參與到交流中,同時也為對話增添了很多色彩。因為有時當我們不面對面交談時,會缺少很多元素。借助 AR,我們能夠添加不同的交流元素,以提高參與度;更多地參與。例如,如果我在與其他人交談並帶他們四處參觀時使用 AR 體驗,他們會覺得那一刻他們就在我身邊。

這樣想——AR 更具沉浸感。因此,如果您的交流是身臨其境的,您就會真正深入了解人們,無論您談論什麼,他們都會被吸引。當我們談論下一個現實或 XR 行業時,我們相信 AR 是最引人注目的前進道路。我們實際上致力於 AR,因為我們認為它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以一種非常健康的方式更加沉浸其中。我們並沒有將它傳送到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我們仍然參與我們的環境——我們仍然存在。

“TNGD”:Snapchat 用戶也在創建 AR 鏡頭,供品牌用於營銷目的。你能分享一些印度創作者將他們的 Snapchat AR 鏡頭貨幣化的例子嗎?

Joe Darko:是的,我要談的第一點實際上是這裡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貨幣化。如果你想讓生態系統中的創作者和開發者建立一個平台,就必須有一條讓他們變現的途徑。這些品牌機會讓開發人員有機會真正獲利,並繼續嵌入平台並發展他們的技能。我們能夠將我們的創作者與想要 AR 體驗的品牌和企業聯繫起來,它為開發者提供了創造、賺錢和建立業務的機會。

印度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生態系統,我們的許多創作者已經開始創業。他們最初是個人創作者;個人開發人員,然後他們與其他人合作並開始了業務,現在他們為為生態系統增加貨幣價值的品牌和企業而建立。

Gayathri 和 Pradeepa 為例,這兩位才華橫溢、富有遠見的女性作為 AR 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開始了他們的旅程,並迅速發展成為社交 AR 開發人員。如今,他們是成功的 Snapchat AR 體驗創造者,並成立了自己的私人工作室。他們從三個人開始,現在已經擴展到超過 15 名全職員工和八名自由職業顧問——其中包括開發人員、設計師和建模師。這是他們大約一年半前開始的業務。

他們從開發簡單的 AR 應用程序開始,逐步發展為主要品牌打造複雜的 AR 體驗。他們的公司已經為業內一些知名企業創造了超過 150 種 AR 體驗,包括 Google Lens、百事可樂、Disney+ Hotstar、Vijay Television、Zee Entertainment、Neutrogena、Flipkart 等等。

與此同時,24 歲的 Kavin Kumar 於 2018 年出於愛好開始社交 AR,並在一家創意工作室工作,為全球品牌製作社交鏡頭。現在,他經營著位於哥印拜陀的XR Studio,幫助品牌使用社交 XR 開展營銷活動並與受眾互動。

最近,Kavin 在倫敦成立了一家公司,以瞄準歐洲 AR 市場的品牌和機會。自去年以來,他僱用了五名全職員工和三名自由職業者。他的團隊曾為 HBO 的《龍之屋》、Camera Go、PS1 LyCA production、Zara、Coldplay Music、Tesco、The Great British Bake-Off 和 Old Spice 工作。

“TNGD”:印度的創作者有機會與國際品牌合作嗎? Snap 是否促進國內創作者和品牌之間的合作關係?

Joe Darko:我們有一個創作者市場,AR 創作者可以在這裡與品牌取得聯繫。有時我們有品牌來找我們,我們告訴他們與一些創作者合作來打造體驗,因為我們相信與我們最親近的創作者會為品牌和企業構建這些強大的 AR 功能。這個市場非常像一個自助服務系統,品牌可以在其中找到它們。

有時,我們會將與 Snap 有關係的品牌與新項目的 AR 創作者和開發者聯繫起來。我們從事使 AR 大眾化的業務,而這真正始於 Lens Studio,它是一個簡單易用的開發者平台。隨著他們變得更有能力和更自在,創作者能夠與 AR 一起成長,並能夠與公司合作並賺錢。

例如,一個想要為印度用戶打造體驗的品牌,因為他們希望他們為印度市場打造當地的相關體驗,就會想在印度找人。然後,我們會將他們與印度的創作者聯繫起來。如果他們真的想超本地化,他們絕對可以做到。以與 HBO 合作拍攝電視劇《龍之屋》為例。我們的團隊參與了挑選能夠構建這種體驗的創作者。看到全球創作者生態系統聚集在一起並為 HBO 構建它真是太棒了。

“TNGD”:作為一家公司,Snap 的貨幣化怎麼樣?公司未來將如何使用 AR 在 Snapchat 上進行商業產品和品牌投放?

Joe Darko:首先,我們希望服務於品牌、企業和廣告商的生態系統。因此,當開發人員和創作者致力於構建出色的 AR 體驗時,他們可能與廣告活動有關。這就是 Snapchat 具有貨幣化潛力的原因。但我會非常坦率地說,這一切都與生態系統的健康有關,而不僅僅是 Snapchat 賺錢。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以幫助開發者,確保我們擁有合適的平台,同時確保廣告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從而繼續為他們增加收入。這裡的關鍵信息不僅僅是 Snapchat 作為生態系統從 AR 中賺錢,而是每個人都從 AR 中受益。

“TNGD”:在舊硬件或低端硬件上支持 AR 功能有哪些挑戰?用戶的手機是否必須滿足一組最低要求才能使用這些功能?

Joe Darko:每當我們推出一項功能時,我們都會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多台設備上進行大量測試,以了解其工作原理。有時我們可能會推出一些東西,看看它在特定手機上的表現如何。我們在幕後進行測試,以了解這些體驗或功能在可能存在低端設備的地區的表現如何,因為我們希望確保任何人都可以選擇 Snapchat 來為自己打造體驗。

而且我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端設備,因此需要進行大量測試。甚至當我們為購物功能推出光線追踪時,我們就知道光線追踪是非常強大的體驗,對吧?我們回去與產品團隊合作,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確保此功能真正適用於所有設備,並且每個人的體驗都是一致的。

有時我們會發布適用於高端設備的產品,然後我們會追溯過去並弄清楚如何才能讓它們更好、更容易地用於其他設備。例如,以特定兆字節大小構建的鏡頭——顯然你想確保這個閾值適用於所有設備。

我們還必須做好功課,以確保我們不會發布僅適用於特定設備的功能。它更多地是關於測試、監控和理解特性的採用和功能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這不是我們公開談論的事情,但我們會努力確保它們在不同的設備上工作。

“TNGD”:自從去年展示了 Pixy 飛行相機以來,Snap 還沒有發布任何新硬件。公司是否在開發任何 AR 專用硬件?我們會很快看到新的 AR 眼鏡嗎?

Joe Darko:我真的很高興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確實為開發人員帶來了 Spectacles 4,它們實際上是 AR 眼鏡,但它是供開發人員與我們一起構建的開發套件。我們相信對我們的開發者社區保持開放——當您這樣做時,您能夠從社區獲得反饋,並且能夠與他們一起構建並構建他們會喜歡的體驗。

因此,我們為通過 Spectacles 計劃申請的開發人員提供了測試這些 AR 眼鏡並構建他們的體驗的機會。它們就像 AR 眼鏡。它不適用於消費者,只有我們選擇與我們一起構建的開發人員。

作為 Snap,我們相信用戶通過手機體驗 AR,但我們也明白 AR 的未來在於可穿戴設備和 AR 眼鏡。因此,我們肯定會嘗試在該領域進行迭代,並實際製造我們相信開發人員和消費者會喜歡的眼鏡。

我不能告訴你我們什麼時候會發布新 AR 眼鏡的公告,但它們實際上是我們路線圖的一部分,因為 Snap 不想僅僅確保 AR在手機和未來的頭戴式顯示器上都能很好地工作。

“TNGD”:我們在最近結束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看到了小米和 Oppo 等公司的新型 AR 眼鏡原型( MWC) 2023. Snap 是否計劃在未來與其他硬件製造商合作以在其設備上支持 Snap AR 功能?

Joe Darko:老實說,我們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我們絕對願意與生態系統一起構建,並使用生態系統支持者。但我相信我們可能會採用我們最初為 Spectacles 4 設定的相同方法,這是面向開發人員的 AR 眼鏡。

我們如何首先根據我們的了解為我們的社區和生態系統構建一些東西?如果生態系統中有與不同合作夥伴合作的空間,那麼我相信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一家公司,我們不想想盡一切辦法。但與此同時,我們正在想辦法自己做這件事。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做更好的自己。

為了清楚起見,對某些回復進行了壓縮和略微編輯。

附屬鏈接可能會自動生成-請參閱我們的道德聲明了解詳情。

By Kaitlynn Clay

我是一名用戶體驗專家。 我對網頁設計和用戶行為分析很感興趣。 在我休息的日子裡,我總是參觀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