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在全球軍隊中的興起,許多國家已決定應對人工智能戰爭。上週,世界首屆全球 REAIM 峰會(軍事領域負責任的人工智能)舉行。
包括中國在內的 60 多個國家參加了此次峰會,討論了人工智能在軍事衝突中的擴展。除以色列外,所有在場各方都簽署了解決人工智能戰爭工具問題的行動呼籲。
首屆全球 REAIM 峰會(來自 TechSpot) 決定不邀請俄羅斯參與討論。此外,烏克蘭受邀但最終沒有參加和談。出席者由政府官員代表;許多民間組織也出席了會議。
REAIM 的目標是確保任何在武器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國家都將受到同樣的限制。雖然為戰爭增加規則並不總是奏效——例如,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攻擊中部署了非法的蝶形地雷——儘早制定限制是有用的。
“我們邀請所有國家加入美國負責軍備控制的副國務卿邦妮·詹金斯 (Bonnie Jenkins) 宣布,我們正在執行國際規範,因為它涉及軍事發展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我們要強調的是,我們願意與任何有興趣加入我們的國家進行接觸。 ”
在人工智能戰爭峰會上,中國發言人譚健解釋說,峰會應努力保持各國人工智能軍事技術的平等。代表解釋說,與會國家應“反對通過 AI 尋求絕對軍事優勢和霸權”。
軍事情況下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有可能挽救無數生命,但也有可能摧毀更多生命。機器狗等設備可用於調查危險地點以拯救被困平民。然而,以人工智能為動力的遙控武器——比如以色列的人工智能狙擊步槍——可能會成為可怕的暗殺武器。更不用說帶有 RPG 的機器狗和裝有導彈的無人駕駛坦克。
聯合國已經嘗試阻止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在軍事技術中的傳播。然而,監管這項技術的舉措遭到了美國和俄羅斯的阻撓,兩國都在大力投資於不斷發展的技術。
例如,美國軍方已經開始將機器人納入其部隊.最近,據透露,美國軍用機器人在部署前必須進行常識訓練。美國軍方還投資數十億美元購買微軟設計的 AR 耳機;士兵們在測試期間聲稱,這些 HoloLens 耳機將讓他們在戰場上喪生。
在這一點上,人工智能戰爭是軍事進步的必然。然而,隨著世界範圍內政府機構實施的法規,它至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限制。